罗隐(833-909),字昭谏,新城(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)人,唐代诗人。生于公元833年(太和七年),大中十三年(公元859年)底至京师,应进士试,历七年不第。咸通八年(公元867年)乃自编其文为《谗书》,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,所以罗衮赠诗说:“谗书虽胜一名休”。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,总共考了十多次,自称“十二三年就试期”,最终还是铩羽而归,史称“十上不第”。黄巢起义后,避乱隐居九华山,光启三年(公元887年),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,历任钱塘令、司勋郎中、给事中等职。公元909年(五代后梁开平三年)去世,享年77岁。
昔吴有悬精,兹丘据其领。前瞻埋金竁,尚馀淬剑井。
简书畏怀异,星日发光耿。干将不剸兕,牡鞠岂禁黾?
至今点头石,断非跃冶矿。上机不由智,大将宁论猛?
公剖儒释绪,便从康庄聘。词镌琬琰严,声抽辘轳哽。
掉鞅清静海,不堕生死顷。忆昔此采游,六月佩旌冷。
山灵宝其躅,岁月尘劫永。我生苦后时,惜此媚风景。
坐啸嗟所见,起舞顾其影。箕尾横青天,有怀无从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