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隐(833-909),字昭谏,新城(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)人,唐代诗人。生于公元833年(太和七年),大中十三年(公元859年)底至京师,应进士试,历七年不第。咸通八年(公元867年)乃自编其文为《谗书》,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,所以罗衮赠诗说:“谗书虽胜一名休”。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,总共考了十多次,自称“十二三年就试期”,最终还是铩羽而归,史称“十上不第”。黄巢起义后,避乱隐居九华山,光启三年(公元887年),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,历任钱塘令、司勋郎中、给事中等职。公元909年(五代后梁开平三年)去世,享年77岁。
海岳道人,向白云深处、静中观物。百尺瑶台清似水,仄倚丹崖翠壁。
台下梅花,虬枝铁干,点缀千年雪。三山咫尺,神仙原是人杰。
老我而今自归来,天上豪兴时时发。笑傲烟霞,看人间、蠛蠓瓮中生灭。
白石樵翁,沧波渔父,相伴俱黄发。蓬莱小阁,相对灵峰山月。
好山如佳人,变态百种好。阴晴朝暮间,可爱不可道。
时时思一见,如垢久不澡。我来正清秋,令人豁怀抱。
秋色佳有馀,俗客迹如扫。佳哉二三友,在席每倾倒。
杖策穷萦回,高绝须一到。幽寻不厌倦,遇境即穷讨。
阶前千岁松,阅尽众木槁。庭下百尺井,空传天眼老。
陆子赏遗味,至今泉浩浩。高僧挂衣去,谁识衣中宝。
九渊深非龙,徒见腓百草。众泉失蹊径,迸散不可考。
世事每如此,所合辄颠倒。夜深山色清,更对冰轮皓。
竹柏影参差,水中交荇藻。回棹舣波心,如在蓬瀛岛。
举觞望青天,醉乡得深造。兹游须再嗣,万事殊未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