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隐(833-909),字昭谏,新城(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)人,唐代诗人。生于公元833年(太和七年),大中十三年(公元859年)底至京师,应进士试,历七年不第。咸通八年(公元867年)乃自编其文为《谗书》,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,所以罗衮赠诗说:“谗书虽胜一名休”。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,总共考了十多次,自称“十二三年就试期”,最终还是铩羽而归,史称“十上不第”。黄巢起义后,避乱隐居九华山,光启三年(公元887年),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,历任钱塘令、司勋郎中、给事中等职。公元909年(五代后梁开平三年)去世,享年77岁。
几临流送远,渐荒落、旧邮亭。念西子初来,当时望眼,啼雨难晴。娉婷。素亭共载,到越吟、翻调倚吴声。得意东风去棹,怎怜会重离轻。云零。梦绕浮觞,流水畔、叙幽情。恨赋笔分携,江山委秀,桃李荒荆。经行。问春在否,过汀洲、暗忆百花名。莺缕争堪细折,御黄堤上重盟。
野有梅,山有璞。岁将晏兮,微霰初落。我思美人,如玉追琢。
山有璞,野有梅。岁云暮矣,飞雪皑皑。美人既见,我心孔谐。
吁嗟美人兮,赠我以琼英。酬以佩玦,聊结中情。愿守贞白,毋渝初盟。
炎暑才收流火见。井梧一叶惊秋苑。天隙鳞文云片片。
凉侵面。仰看鸟雀填银汉。
紫芋缸菱香乍荐。山家风味元称善。四野砧声犹未遍。
鹑衣绽。芰荷可制强于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