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隐(833-909),字昭谏,新城(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)人,唐代诗人。生于公元833年(太和七年),大中十三年(公元859年)底至京师,应进士试,历七年不第。咸通八年(公元867年)乃自编其文为《谗书》,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,所以罗衮赠诗说:“谗书虽胜一名休”。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,总共考了十多次,自称“十二三年就试期”,最终还是铩羽而归,史称“十上不第”。黄巢起义后,避乱隐居九华山,光启三年(公元887年),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,历任钱塘令、司勋郎中、给事中等职。公元909年(五代后梁开平三年)去世,享年77岁。
役神苦烦慸,羁形困局促。言揽化人祛,税驾从所欲。
瑶阶净于砥,宝观纷若簇。清篁展云幄,言鸟流风曲。
舒霞缛流草,垂露布森木。中有青莲冠,脩眸炯清淑。
授我琼函字,长跪不敢读。秋飙触明珰,吹我堕几褥。
琳琅恍犹听,芊郁疑在瞩。惆怅将起端,多岐浩难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