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隐(833-909),字昭谏,新城(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)人,唐代诗人。生于公元833年(太和七年),大中十三年(公元859年)底至京师,应进士试,历七年不第。咸通八年(公元867年)乃自编其文为《谗书》,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,所以罗衮赠诗说:“谗书虽胜一名休”。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,总共考了十多次,自称“十二三年就试期”,最终还是铩羽而归,史称“十上不第”。黄巢起义后,避乱隐居九华山,光启三年(公元887年),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,历任钱塘令、司勋郎中、给事中等职。公元909年(五代后梁开平三年)去世,享年77岁。
春日曜阳景,荣华何郁郁。峥嵘繁卉菲,葳蕤紫薇簇。
禁光信清遐,兰寮亲直宿。我君感雨露,禋荐信非渎。
龙章翔玉玺,凤仪戒黄屋。流云满灵旂,焱风夹飞毂。
鸣銮发春渚,回旌陟山麓。白日丽兰皋,晨光清
远目危亭倚。渐影转,日趖西。苍葭溯梦,野凫飞晚,菭甃寻诗。
掩尘襟、托恨哀弦里。绀天碎戛玻璃。酒肠深,眉痕浅,青青盈望难寄。
愁妒损烟波,沤盟嫩、莼丝冰藕同脆。小劫阅华鬘,恋旧著荷衣。
动长谣、山鬼骚心,曾城迥、抽笔赋无题。徘徊久,阊阖送凉,弦月露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