鬓下初惊白发时,更逢离别助秋悲。
从今不学四方事,已共家人海上期。
戴叔伦(732—789),唐代诗人,字幼公(一作次公),润州金坛(今属江苏)人。年轻时师事萧颖士。曾任新城令、东阳令、抚州刺史、容管经略使。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。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,但《女耕田行》、《屯田词》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。论诗主张“诗家之景,如蓝田日暖,良玉生烟,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”。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。
不到奇穷总不奇,田园鬻尽忍长饥。家贫幸免官催税,事少惟来友索诗。
日出尚眠宵坐久,客来待借午炊迟。穷途莫道生涯尽,尽有文章作酒赀。
池馆愔愔睡起迟。庭前红豆长春枝。道人元是解相思。
七个蒲团供打坐,两行银烛照填词。旧欢新梦觉来时。
荆卿欲报燕,衔恩弃百年。市中倾别酒,水上击离弦。
匕首光凌日,长虹气烛天。留言与宋意,悲歌非自怜。
城里青山闻梵音,灵源高阁影沈沈。鸟边祗树人烟近,象外云花野照深。
苔色满廊行履迹,月明空界印禅心。自怜人代多氛垢,未得焚香礼遁林。
泡影浮生梦幻身,十年南北寄红尘。穷通有命归与好,风月相期满剑津。
西望东冈首重回,菩提山在白云堆。乌衣燕去无华屋,碧眼僧来有劫灰。
往事茫茫何足较,流年衮衮莫相催。梨花又过清明节,载酒无由得暂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