衰病苦奔走,未尝追旧游。何言问憔悴,此日驻方舟。
远道曳故屐,馀春会高斋。因言别离久,得尽平生怀。
戴叔伦(732—789),唐代诗人,字幼公(一作次公),润州金坛(今属江苏)人。年轻时师事萧颖士。曾任新城令、东阳令、抚州刺史、容管经略使。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。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,但《女耕田行》、《屯田词》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。论诗主张“诗家之景,如蓝田日暖,良玉生烟,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”。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。
花如雪,东风夜扫苏堤月。苏堤月,香销南国,几回圆缺。
钱塘江上潮声歇,江边杨柳谁攀折。谁攀折,西陵渡口,古今离别。
长老归缘起,桃花忆旧岩。清晨云抱石,深夜月笼杉。道具门人捧,斋粮谷鸟衔。馀生愿依止,文字欲三缄。
露饮梅天雪霁时,不堪南望思凄其。五劳有病仍耽酒,七步何才敢咏诗。
岐路分携愁落叶,家林欢会忆连枝。自惭放逐归来晚,那得鸣镳到凤池。
顺境欢娱逆境悲,天公真意有谁知。士遭困郁文逾好,物到充盈数必亏。
得失当观塞翁马,吉凶勿问卜人龟。云轮变转寻常事,难把升沉定一时。
飘泊柯山二十春,琴书索莫困埃尘。忆攀杨柳当年别,愁见桃花几度新。
公业有田犹告乏,渊明解绶便忧贫。浮生种种皆为累,况是羁栖一旅人。
先生面目入中年,海曲丹青不遣传。尺简岂堪频问讯,两京还说旧因缘。
馀生可试屠龙技,毕嫁才消鬻犬钱。九曲棹歌君莫唱,千秋谁和武夷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