戴叔伦(732—789),唐代诗人,字幼公(一作次公),润州金坛(今属江苏)人。年轻时师事萧颖士。曾任新城令、东阳令、抚州刺史、容管经略使。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。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,但《女耕田行》、《屯田词》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。论诗主张“诗家之景,如蓝田日暖,良玉生烟,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”。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。
昔人重离合,感慨思功名。
我今迫贫贱,乃作分袂惊。
徘徊未能别,崎岖复同行。
扪萝到黄岩,倚杖日已倾。
摩挲磴道古,开拓窗户明。
道人惯看客,拨火治短檠。
村醪偶提携,霜柑亦包并。
病来不喜饮,一再泻浊清。
道涂今日劳,林壑他年盟。
苏州对床卧,不下五言城。
自经长少公,增重手足情。
细听松竹响,疑是风雨鸣。
披衣更起坐,月出山西更。
秋雨湿地无尘沙,萧然薄暮居官衙。人言此郡有岚瘴,八月桂树初开花。
欲行未行待天霁,取道特过山人家。山人如鹤心万里,争林每笑群栖鸦。
我昔对语尽长夜,别后四见春林葩。人间万事似泉水,谁哉鸿渐能尝茶。
台前舞剑聊一试,楼上更鼓方三挝。悬河之论透骨爽,背痒安用麻姑爬。
明朝分手各大笑,寻常为别何云嗟。赠君此曲当琼佩,报我万斛仙坛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