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力苦不足,黎甿殊未安。忽从新命去,复隔旧僚欢。
晓路整车马,离亭会衣冠。冰坚细流咽,烧尽乱峰寒。
耆老相饯送,儿童亦悲酸。桐乡寄生怨,欲话此情难。
戴叔伦(732—789),唐代诗人,字幼公(一作次公),润州金坛(今属江苏)人。年轻时师事萧颖士。曾任新城令、东阳令、抚州刺史、容管经略使。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。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,但《女耕田行》、《屯田词》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。论诗主张“诗家之景,如蓝田日暖,良玉生烟,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”。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。
稚子弄影罢,祇供静眼观。见影不见形,少间亦无存。
十里华川上,年来足胜游。雨花林下寺,风柳驿边楼。
漠漠芙蓉浦,依依杜若洲。平生身外事,未许付浮鸥。
海气昏昏落照边,厓山风雨尚依然。涛头白马坐前侣,水底苍龙死后天。
虚阁松声疑敌骑,寝堂竹韵宿寒鸢。可怜襟上斑斑泪,留得千秋碧血鲜。
气和灵府渐氤氲,酒有贤人药有君。七字篇章看月得,
百劳言语傍花闻。闲寻古寺消晴日,最忆深溪枕夜云。
早晚共摇孤艇去,紫屏风外碧波文。
闭户读残书,居然有户牖。出门对群动,未必免濡首。
无曰无知音,日月皆针灸。彻骨疗沈疴,焉得辞老丑。
招提杯酒散词盟,华发苍颜铸此生。各负一编湖海日,不贪群少斗山名。
升沉事事归陈迹,耕凿年年饱太平。见说白公禅观后,紫绡菱角对弹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