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第逢人恸哭初,平生志业欲何如。鬓毛洒尽一枝桂,
泪血滴来千里书。谷外风高摧羽翮,江边春在忆樵渔。
唯应感激知恩地,不待功成死有馀。
赵嘏 , 字承佑, 楚州山阳(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)人, 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(806). 年轻时四处游历,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, 留寓长安多年,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,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。 后回江东, 家于润州(今镇江). 会昌四年进士及第, 一年后东归。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, 入仕为渭南尉。 约宣宗大中六、七年(852、853)卒于任上。 存诗二百多首, 其中七律、七绝最多且较出色。
我家本住长安陌,泾渭交流出坐隅。
须信宦游皆有地,十年四过洞庭湖。
艰难方见救时在,一介儒生为国哀。六豕奸雄千古恨,二龙奔驭几时回。
道州自分填沟壑,天诏何须贲草莱。我识先生心似铁,宸章莫更苦相催。
白尽余生发,单存不老心。栖栖非学楚,切切为交深。
远梦悲风送,秋怀落木吟。古来聪听者,或别有知音。
吟诗夕阳里,相送上潇滩。
前路逢梅处,同谁倚棹看。
岁穷风力紧,江阔雁声寒。
持此呈苏李,人生识面难。
船头暮笛吹寒浪。蘋黄芦折怜遥望。野岸出空祠。灵期飏晚飔。
无郎歌莫误。不是青溪路。夜夜对重湖。魂归片月孤。
银鱼慵佩入樊笼,万累相捐万虑空。逼岁归来何事晚,荔枝牵率过薰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