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寺初容访静来,晚晴江上见楼台。中林有路到花尽,
一日无人看竹回。自晒诗书经雨后,别留门户为僧开。
苦心若是酬恩事,不敢吟春忆酒杯。
赵嘏 , 字承佑, 楚州山阳(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)人, 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(806). 年轻时四处游历,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, 留寓长安多年,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,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。 后回江东, 家于润州(今镇江). 会昌四年进士及第, 一年后东归。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, 入仕为渭南尉。 约宣宗大中六、七年(852、853)卒于任上。 存诗二百多首, 其中七律、七绝最多且较出色。
左思裁赋日,王充作论年。光随锦文发,形带石岩圆。积润循毫里,开池小学前。君苗徒见爇,谁咏士衡篇。
内使名卿话昔游,高谈术略气横秋。
边亭一别嗟淹久,故眼相看重唱酬。
旧德朝端方见用,清才关外苦难留。
腰间鞶绶频加宠,几见新头代故头。
儿时闻说卞山翁,宗主文章翰墨功。今日园林应自好,当年冠盖定谁同。
独惊再世登门旧,共喜重孙有祖风。收拾世科归相业,老怀何幸复相从。
大江泻奔流,浩荡去不息。青岑列两岸,倒影摇空碧。
楼高野阴阔,锦树覆沙驿。帆落天际云,人归渡头夕。
缅怀沧洲趣,万里见秋色。长啸倚西风,因之豁胸臆。
万顷田间雨,多从顶上生。
野人犹不足,常拟凿为平。
朝发阳武城,暮宿苏门里。卧听青山钟,遥在白云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