岁晚斋居寂,情人动我思。每因一尊酒,重和百篇诗。
月冷猿啼惨,天高雁去迟。夜郎流落久,何日是归期。
戴叔伦(732—789),唐代诗人,字幼公(一作次公),润州金坛(今属江苏)人。年轻时师事萧颖士。曾任新城令、东阳令、抚州刺史、容管经略使。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。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,但《女耕田行》、《屯田词》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。论诗主张“诗家之景,如蓝田日暖,良玉生烟,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”。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。
放逐虽惭处士高,笑谭未减少年豪。
青山随处有三窟,白首今年无二毛。
正得筇枝为老伴,尽将书帙付儿曹。
饮酣自足称名士,安用辛勤读楚骚。
十年羁旅鬓成丝,千里淮山信息稀。
送尽长亭短亭客,且看庄舄几时归。
卧龙并论恐非伦,望重宜为世所珍。
大抵重名人敬仰,如何名重反伤身。
残雪犹在屋,园林已半春。
客情盈一舫,幽事杂诸邻。
地有忘忧章,池无頳尾鳞。
公荣殊自胜,樽酒肯同人。
幽客晚窥户,农人秋筑场。牛羊归委巷,鹄鹜下回塘。
寒潦蚀丛竹,凄风疏古杨。田园谁谓乐,牢落亦多伤。
长恨丁宁数语馀,从容犹自整簪裾。邽西便是埋香地,三女坟应近阖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