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鸭香消欲断魂,梨花春雨掩重门。
欲知别后相思意,回看罗衣积泪痕。
戴叔伦(732—789),唐代诗人,字幼公(一作次公),润州金坛(今属江苏)人。年轻时师事萧颖士。曾任新城令、东阳令、抚州刺史、容管经略使。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。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,但《女耕田行》、《屯田词》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。论诗主张“诗家之景,如蓝田日暖,良玉生烟,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”。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。
远寻遗蜕访仙坛,又举空衣返故山。猿鹤凄凉思旧社,鬼神呵护惜馀丹。
紫溪凉月迎归路,白塔晴云送出关。山下居人瞻望处,南天飞度剑光寒。
户外井桐飘。淡月疏星共寂寥。恐怕霜寒初索被,中宵。已觉秋声引雁高。罗带束纤腰。自剪灯花试彩毫。收起一封江北信,明朝。为问江头早晚潮。
天工施春不爱惜,乐与枯槎借颜色,
岁寒日晚律候严,已遣南枝报消息。
同是巢南鸟,分飞惜此辰。临流心更苦,酌酒话重陈。
先我还乡国,因君语故人。白头浮海客,归计在明春。
煖觉春衣重,閒知昼漏长。蛙声今日有,花片晚来狂。
懒性憎书札,衰颜信药方。绝交非达论,那敢学稽康。
学诗渐老转销声,末路蒙山此日情。尚有文章能起疾,岂惟田里解蚩氓。
近郊粳稻成秋熟,绕郭溪山入晚晴。剩绕长廊和新句,不知庭下薄寒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