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其昌(1555—1636),字玄宰,号思白、香光居士,松江华亭(今上海闵行区马桥)人,明代书画家。万历十七年进士,授翰林院编修,官至南京礼部尚书,卒后谥“文敏”。董其昌擅画山水,师法董源、巨然、黄公望、倪瓒,笔致清秀中和,恬静疏旷;用墨明洁隽朗,温敦淡荡;青绿设色,古朴典雅。以佛家禅宗喻画,倡“南北宗”论,为“华亭画派”杰出代表,兼有“颜骨赵姿”之美。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。书法出入晋唐,自成一格,能诗文。
渐梅英堕粉,翠幄暖、花风新掣。剪淞半江,春绡冰晕灭。
密逗芳节。细漏丁东际,绣幡双影,近宝台高揭。蕃街走马嘶尘热。
雾络消香,波帘卷缬。沈沈酽寒城阙。被琼箫成阵,迤逦吹彻。
吟悰渐歇。况侵年苧发,记起传柑事,情味别。春芳又迟鸣鴂。
溅行云倦趁,曲坊巾袜。银荷烬、闹蛾飞绝。不堪是、掷遍金钱换了,旧时明月。
歌尘定、犹旋回雪。听笑语、凝白阑干外,清铅暗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