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其昌(1555—1636),字玄宰,号思白、香光居士,松江华亭(今上海闵行区马桥)人,明代书画家。万历十七年进士,授翰林院编修,官至南京礼部尚书,卒后谥“文敏”。董其昌擅画山水,师法董源、巨然、黄公望、倪瓒,笔致清秀中和,恬静疏旷;用墨明洁隽朗,温敦淡荡;青绿设色,古朴典雅。以佛家禅宗喻画,倡“南北宗”论,为“华亭画派”杰出代表,兼有“颜骨赵姿”之美。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。书法出入晋唐,自成一格,能诗文。
明庭事业青云上,暂屈鸣弦非所望。闻有灵踪在境中,何从挥鞭时一访。
石路盘纡入道家,老松偃蹇枝槎枒。昔年煮药卢童子,尝闻白日乘云霞。
红尘不到神仙窟,殿宇荒凉古突兀。海近幽深春未来,寒风吹池水生骨。
厚冰无文印沈冥,一泓斜卧云母屏。屏底有物色如玉,隐隐结就浮图形。
澄澄照眼琉璃莹,还同倒影落明镜。殆非人巧出天工,聋俗安知凡与圣。
吾皇德泽被四夷,产此正是兴龙时。画图难展丹青手,聊作升平瑞应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