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人何以傲游子,流水声中把道书。拈向河梁岂无意,清时巢许不岩居。
董其昌(1555—1636),字玄宰,号思白、香光居士,松江华亭(今上海闵行区马桥)人,明代书画家。万历十七年进士,授翰林院编修,官至南京礼部尚书,卒后谥“文敏”。董其昌擅画山水,师法董源、巨然、黄公望、倪瓒,笔致清秀中和,恬静疏旷;用墨明洁隽朗,温敦淡荡;青绿设色,古朴典雅。以佛家禅宗喻画,倡“南北宗”论,为“华亭画派”杰出代表,兼有“颜骨赵姿”之美。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。书法出入晋唐,自成一格,能诗文。
听得黄鹂隔院呼,杏花枝外月模糊。佯推夫婿毋贪睡,起整梳妆拜舅姑。
丛色脩脩覆石根,春风曾见长儿孙。清时好制虞庭乐,何事青青老故园。
自笑谋身拙,相逢客岁寒。江湖犹泛梗,日月奈飞丸。
冻雪封阶合,微灯照影单。乡愁千万斛,消得酒杯宽。
大食购千金,妖精泣太阴。
灯前开匣看,无限许君心。
儒官早遂少年游,绣斧光华继马周。綵翮孤飞誇鸑鷟,霜蹄一蹶惜骅骝。
荐书方达黄金阙,召记先登白玉楼。碧嶂清江家万里,西风旅榇在归舟。
开從百花后,占断群芳色。
更作琴轸房,轻盈琐窗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