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其昌(1555—1636),字玄宰,号思白、香光居士,松江华亭(今上海闵行区马桥)人,明代书画家。万历十七年进士,授翰林院编修,官至南京礼部尚书,卒后谥“文敏”。董其昌擅画山水,师法董源、巨然、黄公望、倪瓒,笔致清秀中和,恬静疏旷;用墨明洁隽朗,温敦淡荡;青绿设色,古朴典雅。以佛家禅宗喻画,倡“南北宗”论,为“华亭画派”杰出代表,兼有“颜骨赵姿”之美。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。书法出入晋唐,自成一格,能诗文。
忆昨宣和末,群凶聚韦羌。一朝逻巡尉,州县皆皇皇。
居民弃家走,元稚纷抢攘。我时遭劫逐,与子空相望。
及兹建炎始,叛卒起钱塘。初闻杀长吏,寻亦及冠裳。
死者不为怪,生者反异常。子在贼围中,不知存与亡。
出处虽异域,阽危多备尝。骨肉非不亲,患难各自当。
回思见贼日,岂谓免杀伤。安知出深壁,犹得还故乡。
争言不死状,失声惊四旁。馀生偶然遂,万事皆可忘。
会我试新秫,放怀坐中堂。庭梧露舛碧,砌菊风催黄。
年华意未晚,蟋蟀已近床。对此复何待,五觞至十觞。
歌声咽寒月,舞袖破夜霜。岂无少年态,一醉乃尔狂。
此徒为酒使,酒力安得长。灯影照鬓发,百忧在中肠。
干戈时未息,盗贼势益张。与子归何处,相看两茫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