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其昌(1555—1636),字玄宰,号思白、香光居士,松江华亭(今上海闵行区马桥)人,明代书画家。万历十七年进士,授翰林院编修,官至南京礼部尚书,卒后谥“文敏”。董其昌擅画山水,师法董源、巨然、黄公望、倪瓒,笔致清秀中和,恬静疏旷;用墨明洁隽朗,温敦淡荡;青绿设色,古朴典雅。以佛家禅宗喻画,倡“南北宗”论,为“华亭画派”杰出代表,兼有“颜骨赵姿”之美。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。书法出入晋唐,自成一格,能诗文。
履霜存永慕,风树寄悲惋。古来孝子心,百岁常辗转。
鸡豚逮亲存,适意宁一脔。他时毂千乘,泣涕颜有腼。
生世苟如此,岂得但理遣。所以奉尝事,自竭叵不勉。
尚能七闽秀,器识颇凝远。求官自束发,捧檄恨晼晚。
归怀追养勤,作堂近山巘。欲招九原魂,彷佛此息偃。
牛羊家自腯,菘韭傍可剪。春秋及时祀,情物两俱腆。
遂令里间儿,艰诧知礼典。孰先如此堂,孰孝如此悃。
从今大而门,至行神所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