松风谡谡度霜台,好及膺门御李来。怀古忆过麋鹿苑,巡方行省雁鸿哀。
山川半入吴都赋,云梦平吞楚客才。秋水长天供綵笔,称诗一二柏梁裁。
董其昌(1555—1636),字玄宰,号思白、香光居士,松江华亭(今上海闵行区马桥)人,明代书画家。万历十七年进士,授翰林院编修,官至南京礼部尚书,卒后谥“文敏”。董其昌擅画山水,师法董源、巨然、黄公望、倪瓒,笔致清秀中和,恬静疏旷;用墨明洁隽朗,温敦淡荡;青绿设色,古朴典雅。以佛家禅宗喻画,倡“南北宗”论,为“华亭画派”杰出代表,兼有“颜骨赵姿”之美。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。书法出入晋唐,自成一格,能诗文。
庾郎酝藉本仙材,适自王家池上回。杨柳风前红蜡炬,芙蓉香畔白髯腮。
便摇健笔挥诗藁,仍替衰翁倒酒罍。说与泗州倪发句,梦随淮水向东来。
山云有幽姿,南捂春更好。鞭起露地牛,布种皆药草。
宁辞袈裟单,但恐稂莠恼。根茎固云殊,所贵辨之早。
况以梯稗秋,每食敢求饱。感兹泽物功,童闲不教扫。
守隘一夫何处在,长桥万里只堪伤。
纷纷塞外乌蛮贼,驱尽江头濯锦娘。
画里濡毫不敢浓,囱间欲肖碧玲珑。两竿稍上无多叶,何事风波满太空。
秋树连云日色残,晚风初定绿波閒。方壶老去空能画,不见长江雨后山。
突兀立孤城,诗中别有情。
地深江底过,日大海心生。
甘露楼台古,金山气象清。
六朝人薄命,不见此升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