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其昌(1555—1636),字玄宰,号思白、香光居士,松江华亭(今上海闵行区马桥)人,明代书画家。万历十七年进士,授翰林院编修,官至南京礼部尚书,卒后谥“文敏”。董其昌擅画山水,师法董源、巨然、黄公望、倪瓒,笔致清秀中和,恬静疏旷;用墨明洁隽朗,温敦淡荡;青绿设色,古朴典雅。以佛家禅宗喻画,倡“南北宗”论,为“华亭画派”杰出代表,兼有“颜骨赵姿”之美。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。书法出入晋唐,自成一格,能诗文。
长剑当年,敲碎唾壶,豪气都无千古。便黯淡青衫,壮怀如故。
酒醒偏怜短鬓,渐镜里、霜痕惊秋絮。家山何在,杜鹃唤彻,不如归去。
迟暮。尚羁旅。又赁庑人孤,病愁争主。漫证破情禅,药炉茶杵。
我有新篘迟尔,且醉听、檀槽歌金缕。更莫咏、却疟花卿,旧日草堂诗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