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人后死骨先寒,二十年来梦里酸。错绣山河空一掷,注金身世打通盘。
终嫌世事稽文信,不见东山起谢安。寄语悠悠沈醉客,男儿事业尽多般。
刘宗周(1578—1645),字起东,别号念台,汉族,明朝绍兴府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,因讲学于山阴蕺山,学者称蕺山先生。他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,也是宋明理学(心学)的殿军。他著作甚多,内容复杂而晦涩。他开创的蕺山学派,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巨大。清初大儒黄宗羲、陈确、张履祥等都是这一学派的传人。刘宗周的思想学说还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。当代新儒家学者牟宗三甚至认为,刘宗周绝食而死后,中华民族的命脉和中华文化的命脉都发生了危机,这一危机延续至今。
霓裳按歌地,凉影参差。还是佩解江湄。沧波正洗袜尘恨,流霞空沁铢衣。盈盈半输笑,向朱阑凝伫,欲诉心期。碧筒唤酒,恐娇娥、来下瑶池。未许西风吹断,环步障千重,镇护金猊。落晚文禽点镜,分香窃翠,却念幽羁。彩云惊散,暗伤情、不似芳时。待清歌招些,怜心问的,水杳舟移。
去年春花少,开晚不及时。今年花开早,满树红离披。
多花岂不好,中有枯死枝。夏潦则秋旱,物理有盈亏。
郁郁松与柏,收敛含华滋。严霜岁欲暮,苍翠无时衰。
风味长存士大夫,映畦新绿更堪娱。眼中百事只如此,且问民间色有无。
一径来东崦,茅堂竹映扉。莺声寒尚少,樵响午犹稀。
苔雨漫棋局,萝风入桁衣。爱君能赏静,才到便忘归。
天香亭下影婆娑,四畔高林结绿萝。
云外飞仙不曾见,唯应翠树阅人多。
四通八达琅琊道,快马如龙踏烟草。草凄凄,烟漠漠,陌头风起桃花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