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宗周(1578—1645),字起东,别号念台,汉族,明朝绍兴府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,因讲学于山阴蕺山,学者称蕺山先生。他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,也是宋明理学(心学)的殿军。他著作甚多,内容复杂而晦涩。他开创的蕺山学派,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巨大。清初大儒黄宗羲、陈确、张履祥等都是这一学派的传人。刘宗周的思想学说还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。当代新儒家学者牟宗三甚至认为,刘宗周绝食而死后,中华民族的命脉和中华文化的命脉都发生了危机,这一危机延续至今。
桑枝绿兮麦齐腰,醴泉山下兮春和柔。有美一人兮山之曲,薜荔屋兮蕙裯。
溪流兮清浏,岚霭兮秾秀。鸟语韵兮清风,花气馥兮晴昼。
山中人兮衮绣衣,汎滥游兮憺忘归。溉千顷兮芳茝,艺百亩兮留夷。
岁暮兮华实,折以遗兮所思。怀渺渺兮何极,时不可兮再得。
丹凤兮飞飞,何两美兮未合。山中人兮忍淹留,皇渴伫兮石田秋。
乐行兮忧违,余心兮焉求。草萋碧兮日婉娩,炯四目兮余袂挽。
披霞缊兮紬琼编,倚仙翁兮与周旋。乐莫乐兮醴泉之墅,役薪水兮公忍余弃。
凌汎景兮从之游,渺下顾兮一稊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