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座山僧伴一回,薄游如卧小崔嵬。永和遗帖停云散,王氏新碑染翰开。
看竹有楼随地主,乘风无阁待朋来。眼前兴废都相似,莫遣空林放酒杯。
刘宗周(1578—1645),字起东,别号念台,汉族,明朝绍兴府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,因讲学于山阴蕺山,学者称蕺山先生。他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,也是宋明理学(心学)的殿军。他著作甚多,内容复杂而晦涩。他开创的蕺山学派,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巨大。清初大儒黄宗羲、陈确、张履祥等都是这一学派的传人。刘宗周的思想学说还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。当代新儒家学者牟宗三甚至认为,刘宗周绝食而死后,中华民族的命脉和中华文化的命脉都发生了危机,这一危机延续至今。
风声掠野来,澒洞如翻涛。
雨声集庭木,桐叶声最豪。
残暑一洗空,凛然念绨袍。
秋榖已登场,欲忘终岁劳。
东舍捉鹅鸭,西舍烹豚羔。
篱落开寒花,房栊压小槽。
贫贱何所叹,乐岁成吾高。
却拾墙角檠,拂拭贺汝遭。
南山有鸣凤,其音和且清。
鸣於有道国,出则天下平。
杜默东土秀,能吟凤凰声。
作诗几百篇,长歌仍短行。
携之入京邑,欲使众耳惊。
来时上师堂,再拜辞先生。
先生颌首遣,教以勿骄矜。
赠之三豪篇,而我滥一名。
杜子来访我,欲求相和鸣。
顾我文字卑,未足当豪英。
岂如子之辞,铿鍠间镛笙。
淫洼俗所乐,百鸟徒嘤嘤。
杜子卷舌去,归衫翩以轻。
京东聚群盗,河北点新兵。
饥荒与愁苦,道路日以盈。
子盍引其吭,发声通下情。
上闻天子聪,次使宰相听。
何必九包禽,始能瑞尧庭。
子诗何时作,我耳久已倾。
愿以白玉琴,写之朱丝绳。
俊骨英才孰与俦,华星明月照清秋。重伤贾谊才无敌,深恸颜渊德最优。
过墓自当留宝剑,济河谁复共仙舟。极知脩短俱天命,老泪无端似水流。
留水桥边水,高船未得行。掀篷与天接,彻壁使波平。
故榻纷凌乱,深舱且纵横。暂须迟日下,更与逆风丁。
夕永愁空露,阴多怖远霆。艰难两程隔,寒燠一时轻。
莫使悲秋气,惟应看月明。四围同一白,孤抱得双清。
草树无多影,虫鱼有几声。走归非就逸,歌罢不逢惊。
未必论金石,真当忆弟兄。首阳奚不好,北海亦能并。
醉浅颜滋厚,狂深骨未砭。俊游徒病足,高戾况摧翎。
坐隔亲堂梦,终虚故里情。镫华定无数,萧瑟望青冥。
天官侍郎曾寄音,因循秋晚始相寻。张良中岁颇好道,贾岛一生成苦吟。
敢学游山随猛虎,要听捣药试微禽。丹泉况说红如酒,好与茱萸一处斟。
路逢一老翁,两鬓白如雪。一里二里行,四回五回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