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空开积雨,清夜流明月。
看尽上楼人,油然就西没。
谁遣常时月,偏従此夜明。
暗添珠百倍,潜感兔多生。
欲见初容烛,将升尚有星。
渐高围渐小,云外转亭亭。
明入庭阴白,寒侵酒气微。
夜深看更好,楼上渐人稀。
浮光看不定,重露试还无。
影翻狂舞客,明误已栖乌。
巧转上人衣,徐行度楼角。
河汉冷无云,冥冥独飞鹊。
猿狖号枯木,鱼龙泣夜潭。
行人已天北,思妇隔江南。
看久须扶立,行贪遂失归。
谁能终不睡,烂醉羽觞飞。
苏辙(1039—1112年),字子由,汉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嘉祐二年(1057)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。神宗朝,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。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出为河南推官。哲宗时,召为秘书省校书郎。元祐元年为右司谏,历官御史中丞、尚书右丞、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,出知汝州,贬筠州、再谪雷州安置,移循州。徽宗立,徙永州、岳州复太中大夫,又降居许州,致仕。自号颍滨遗老。卒,谥文定。唐宋八大家之一,与父洵、兄轼齐名,合称三苏。
仲冬之交气不齐,桃花李花开满溪。
行人认是二三月,只少黄鹂枝上啼。
凉风吹月露。
圆景动清阴。
蕙风入怀抱。
闻君此夜琴。
萧瑟满林听。
轻鸣响涧音。
无为澹容一下。
蹉跎江海心。
幸喜陪驺驭,频来向此宵。砚磨清涧石,厨爨白云樵。
竹外村烟细,灯中禁漏遥。衣冠与文理,静语对前朝。
临歧约共屠苏酒,及饮屠苏汝未归。
纵使举头瞻日近,可堪返顾见云飞。
索长安米难淹久,回剡溪船果是非。
别后安书如束笋,眼穿新岁雁来稀。
耳边犹似叹高山,忽断飘风去不还。君到夜台无李白,也堪惆怅忆人间。
万古神灵岳,三峰镇雍州。首阳曾北裂,星宿此东流。
台驻轩皇跸,天垂白帝旒。行携九节杖,长啸访丹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