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中十月定多寒,才过开炉便出山。
堂众久参缘自熟,郡人迎请怪忙还。
问公胜法须时见,要我清谈有夜阑。
今夕客房应不睡,欲随明月到林间。
苏辙(1039—1112年),字子由,汉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嘉祐二年(1057)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。神宗朝,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。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出为河南推官。哲宗时,召为秘书省校书郎。元祐元年为右司谏,历官御史中丞、尚书右丞、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,出知汝州,贬筠州、再谪雷州安置,移循州。徽宗立,徙永州、岳州复太中大夫,又降居许州,致仕。自号颍滨遗老。卒,谥文定。唐宋八大家之一,与父洵、兄轼齐名,合称三苏。
木兰花下共论文,曾为诸生讨论殷。此去正逢冬日好,霜橙露菊荐黄云。
凝峰画旛转,交锻彩支繁。
酌彼泉水,其泉泚泚。其泚维何,有源其涘。其源维何,众卑之归。
卑以受善,维天下溪。其善其察,涓涓始达。漙博渊泉,渊深天阔。
童冠相呼六七朋,晴沙迤逦并舟行。个中真意人谁会,慨想当年与点情。
迢递云归山,徘徊日沈阁。鸟还月渐明,空庭何寂寞。
客思苦无聊,衔杯成独酌。酒狂起欲舞,拔剑摇霜锷。
意气如河山,平生重一诺。如何反覆情,大义同糟粕。
弃置勿复言,贫当甘藜藿。
抱玉岩前桂叶稠,碧溪寒水至今流。空山落日猿声叫,疑是荆人哭未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