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守卓(一○六五~一一二四),俗姓庄,泉南(今福建泉州)人。弱冠游京师,肄业天清寺,试大经得度。游学至三衢,见南禅清雅禅师。舍去,抵姑苏定慧寺,从遵式禅师,通《华严》。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,道鸣四方,遂前往依从。清禅师迁住黄龙寺,守卓随侍十载。既而又至太平寺,佛鉴勤禅师请居第一座。后主舒州甘露寺,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,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。称长灵守卓禅师,为南岳下十四世,黄龙清禅师法嗣。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,年五十九。有《长灵守卓禅师语录》。
恨如新,新恨了,又重新。看天上、多少浮云。江南好景,落花时节又逢君。
夜来风雨,春归似欲留人。尊如海,人如玉,诗如锦,笔如神。
能几字、尽殷勤。江天日暮,何时重与细论文。绿杨阴里,听阳关、门掩黄昏。
今之墨兰,山谷之所谓兰也,
一干一死。古之兰,
根枝叶花皆香,一树而千万蕊。
《离骚》曰纫秋兰以为佩,秋兰兮蘼芜。
汉武曰兰有秀兮菊有芳。今八九月开,
与菊同时。渊明诗曰幽兰生前庭,
含薰待清风;清风脱然至,见别萧艾中。
东坡诗曰幽兰如美人,不采羞自献;时闻风露香,
蓬艾深不见。今之兰,
十二月、正月开,若萧、若蓬、若艾,
皆枯槁未芽,陶苏诗指屈子之兰耳。
然山谷之兰,盛行近世,
墨竹、墨梅之外,加以此品,
古画谱亦所未有。随时之义一可赋,
赵子多能善书二可赋,沈子嗜学好事三可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