莱国忠愍公寇准(961-1023),字平仲。汉族,华州下邽(今陕西渭南)人。北宋政治家﹑诗人。太平兴国五年进士,授大理评事,知归州巴东、大名府成安县。天禧元年,改山南东道节度使,再起为相(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、同平章事、景灵宫使)。天圣元年 (1023) 九月,又贬寇准衡州司马,是时寇准病笃,诏至,抱病赴衡州(今衡阳)任,病故于竹榻之上,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。皇佑四年,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,帝为篆其首曰“旌忠”。寇准善诗能文,七绝尤有韵味,今传《寇忠愍诗集》三卷。
细把君诗说:怅余音、钧天浩荡,洞庭胶葛。千尺阴崖尘不到,惟有层冰积雪。
乍一见、寒生毛发。自昔佳人多薄命,对古来、一片伤心月。
金屋冷,夜调瑟。
去天尺五君家别。看乘空、鱼龙惨淡,风云开合。起望衣冠神州路,白日销残战骨。
叹夷甫、诸人清绝!夜半狂歌悲风起,听铮铮、阵马檐间铁。
南共北,正分裂!
忆年二十馀,走马向燕甸。缙绅不识忧,朝野会清晏。
嗜酒见天真,愤事独扼腕。出追杭秦徒,婉娩美柔翰。
探讨常夜分,得意忘昏旦。雪雨亦扣门,仆马颇咨惋。
葳蕤香山阁,崷崒蓬莱殿。登频穷日力,延揽侔壮观。
孔翠不易驯,人生本无泮。萧萧田中蓬,随风各分散。
杭生比适越,秦子游瀍涧。南北两文星,光芒亘霄汉。
余衰更乖谬,挂一每漏万。夙遭青门斥,差胜黄州窜。
偃息于沙泽,游遨傍河岸。秦也虽共区,累月不一见。
秦实困劳冗,余亦怕梳盥。何况阻疆域,杭也江之畔。
怦怦睽隔积,郁郁岁年换。无计脱烦促,转坐迫滋蔓。
再读并舟篇,愈切山阳叹。诵言各钦德,悲离古所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