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子隔江海,浩然时已秋。
蝉鸣关外树,人在水边楼。
发白犹搜句,时清尚旅游。
遥思当永夜,不寐向孤舟。
莱国忠愍公寇准(961-1023),字平仲。汉族,华州下邽(今陕西渭南)人。北宋政治家﹑诗人。太平兴国五年进士,授大理评事,知归州巴东、大名府成安县。天禧元年,改山南东道节度使,再起为相(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、同平章事、景灵宫使)。天圣元年 (1023) 九月,又贬寇准衡州司马,是时寇准病笃,诏至,抱病赴衡州(今衡阳)任,病故于竹榻之上,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。皇佑四年,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,帝为篆其首曰“旌忠”。寇准善诗能文,七绝尤有韵味,今传《寇忠愍诗集》三卷。
弱质难延寿,空招紫玉魂。昙花惟有影,芝草本无根。
宿雨浮朝雾,秋风淡夕暄。凄凉一盂饭,孤冢自黄昏。
明亡已历四十载,死节犹然为故明。荒冢有人频下马,真令千古气如生。
借问缘何事,年年带笑容。春风无可笑,止有笑衰翁。
老去厌芳菲,思归未得归。
夕阳溪上树,花作去年飞。
是法不可示,言词相寂灭。击破太虚空,万里一条铁。
朱顶元晴旧缟衣,芝田有梦未能归。区区莫羡潭皋粟,上相从来不要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