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风千里动,榆塞雪方休。
晚角数声起,交河冰未流。
征人临迥碛,归雁别沧州。
我欲思投笔,期封定远侯。
莱国忠愍公寇准(961-1023),字平仲。汉族,华州下邽(今陕西渭南)人。北宋政治家﹑诗人。太平兴国五年进士,授大理评事,知归州巴东、大名府成安县。天禧元年,改山南东道节度使,再起为相(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、同平章事、景灵宫使)。天圣元年 (1023) 九月,又贬寇准衡州司马,是时寇准病笃,诏至,抱病赴衡州(今衡阳)任,病故于竹榻之上,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。皇佑四年,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,帝为篆其首曰“旌忠”。寇准善诗能文,七绝尤有韵味,今传《寇忠愍诗集》三卷。
多少话,欲说又还休。便有垂杨千缕意,也成流水一江愁。
无语两凝眸。
扫除闲室置书琴,偃仰之间万古心。饭了欠伸因小憩,睡馀消散得孤斟。
辉辉白日回初暑,拂拂清风动晚阴。门巷喜无车马至,傍檐时自听鸣禽。
皋月乘天数,慈闱奉母仪。
灵芝三万岁,乐府有新词。
有云依北近,无雁寄南还。野阔孤烟直,村虚独树闲。
才名消岁月,穷达半关山。从古英雄迹,浮沈行路间。
落帽年年学孟嘉,今年偶客梵王家。
石床斋散门初掩,细雨声中落菊花。
昔事堪惆怅,谈玄爱白牛。千场花下醉,一片梦中游。
耕避初平石,烧残沈约楼。无因更重到,且副济川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