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临秋向尽,千里见王畿。
过雨山逾翠,经霜菊渐稀。
平原夕霭起,高树宿禽归。
一望关河道,空令咏式微。
莱国忠愍公寇准(961-1023),字平仲。汉族,华州下邽(今陕西渭南)人。北宋政治家﹑诗人。太平兴国五年进士,授大理评事,知归州巴东、大名府成安县。天禧元年,改山南东道节度使,再起为相(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、同平章事、景灵宫使)。天圣元年 (1023) 九月,又贬寇准衡州司马,是时寇准病笃,诏至,抱病赴衡州(今衡阳)任,病故于竹榻之上,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。皇佑四年,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,帝为篆其首曰“旌忠”。寇准善诗能文,七绝尤有韵味,今传《寇忠愍诗集》三卷。
家风清白世相传,自小能吟晚好禅。潇洒一轩无长物,荔枝茶品写遗篇。
濛濛寒食雨,剪剪暮春风。醉眼开新绿,征衣点落红。
山光怜霭霭,王事苦匆匆。空复寻芳意,凄其望海东。
囊中一卷郭氏书,眼底山川兴不孤。
两袂风尘谁故旧,一筇烟雨自江湖。
铜驼陌上人长笑,金粟堆前鸟自呼。
见说五陵佳丽气,天荒地老不能芜。
走马蓟门远,酬恩壮士心。逢僧修白业,赠客辄黄金。
酒脱貂裘得,才因幕府深。看君无不可,宝剑是知音。
虎到前头心不惊,残阳择虱懒逢迎。
东林水石未胜此,要假远公方有名。
轩岐术业世相传,荐剡春膺上九天。指下明分三部脉,囊中不贮一文钱。
拜官北阙初承命,返旆南安独棹船。遥想乡园明到日,人人争羡锦衣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