仙禁开书府,神毫纪格言。
简编包舜禹,围范总乾坤。
稽古崇契教,斯文闢圣门。
从游观奥秘,何以报宸恩。
莱国忠愍公寇准(961-1023),字平仲。汉族,华州下邽(今陕西渭南)人。北宋政治家﹑诗人。太平兴国五年进士,授大理评事,知归州巴东、大名府成安县。天禧元年,改山南东道节度使,再起为相(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、同平章事、景灵宫使)。天圣元年 (1023) 九月,又贬寇准衡州司马,是时寇准病笃,诏至,抱病赴衡州(今衡阳)任,病故于竹榻之上,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。皇佑四年,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,帝为篆其首曰“旌忠”。寇准善诗能文,七绝尤有韵味,今传《寇忠愍诗集》三卷。
上愧三朝老,深惭四蜀民。
君恩无语报,世事有前因。
叱驭宁论远,扪参敢爱身。
但思强健日,归计莫因循。
十五逢延卿,十六知名字,十九通书识乡里。少小无猜长无忌,乐群怨别真欢喜。
疾痛呼吾亲,哀悲念吾子。
春来何足乐,春去未尝悲。别有关心事,旁人那得知。
十年曾共竹林游,弹指俄惊两鬓秋。屈子行吟因放逐,虞卿著述为穷愁。
人生岂便填沟壑,剑气终看射斗牛。商略牢骚排遣法,醉乡长住百无忧。
六年道路三经此,山色泉声似故人。惭愧老僧相慰问,官郎何事过门频。
心如古井已无波,无奈山林宿兴多。
何幸风流存晋宋,不妨诗律效阴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