莱国忠愍公寇准(961-1023),字平仲。汉族,华州下邽(今陕西渭南)人。北宋政治家﹑诗人。太平兴国五年进士,授大理评事,知归州巴东、大名府成安县。天禧元年,改山南东道节度使,再起为相(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、同平章事、景灵宫使)。天圣元年 (1023) 九月,又贬寇准衡州司马,是时寇准病笃,诏至,抱病赴衡州(今衡阳)任,病故于竹榻之上,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。皇佑四年,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,帝为篆其首曰“旌忠”。寇准善诗能文,七绝尤有韵味,今传《寇忠愍诗集》三卷。
祝册颁九重,郊丘以晴祷。小臣职骏奔,单车倦涂潦。
崇阜踰巘崿,层坛敷秸藁。中兴念经始,面势若天造。
涛云日两潮,幄雾山四抱。袍毳亦可人,杖藜共幽讨。
枯梅傲岩晚,阴壑得寒早。勋华昔同来,奎文绚丽藻。
山灵沐高泽,虹彩轶晴昊。苔蹊几窘步,棕干撑健倒。
嵌窦咽泉流,金石韵击考。斋庐耿灯青,檐花垂带缟。
苦怜风力痴,未快霾阴扫。排云出乌轮,测景进黄道。
六合还清明,烟霞愿投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