莱国忠愍公寇准(961-1023),字平仲。汉族,华州下邽(今陕西渭南)人。北宋政治家﹑诗人。太平兴国五年进士,授大理评事,知归州巴东、大名府成安县。天禧元年,改山南东道节度使,再起为相(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、同平章事、景灵宫使)。天圣元年 (1023) 九月,又贬寇准衡州司马,是时寇准病笃,诏至,抱病赴衡州(今衡阳)任,病故于竹榻之上,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。皇佑四年,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,帝为篆其首曰“旌忠”。寇准善诗能文,七绝尤有韵味,今传《寇忠愍诗集》三卷。
旆旌悠悠班马鸣,中丞十月行紫荆。易水冰坚夜可渡,阴山雪积云为平。
毳幕遥悬徼外落,烽火直接单于城。候城猎猎天风高,堕指裂面吹如刀。
草宿寒侵壮士铁,露下沾湿将军袍。袍袖音书字不灭,兰闺玉箸空啼血。
朝廷本望树功勋,关塞那应怨离别。天子临轩试三辅,中丞秉钺巡行伍。
落日筹边上封事,冲霜与卒同甘苦。男儿龙额志封侯,勒石须尽燕然头。
羽书瀚海昨犹急,金缯通和非远猷。玄冬愿挟诸士纩,紫貂肯独蒙轻裘。
君不见在廷颇牧文臣擅,一范能令敌心战。别墅或校谢安棋,理案常披左氏传。
锁钥由来重北门,衣裳自是垂南面。此时月向陇头明,芦声吹入汉家营。
昭王台上中丞帐,可使门无孺子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