莱国忠愍公寇准(961-1023),字平仲。汉族,华州下邽(今陕西渭南)人。北宋政治家﹑诗人。太平兴国五年进士,授大理评事,知归州巴东、大名府成安县。天禧元年,改山南东道节度使,再起为相(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、同平章事、景灵宫使)。天圣元年 (1023) 九月,又贬寇准衡州司马,是时寇准病笃,诏至,抱病赴衡州(今衡阳)任,病故于竹榻之上,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。皇佑四年,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,帝为篆其首曰“旌忠”。寇准善诗能文,七绝尤有韵味,今传《寇忠愍诗集》三卷。
何人溃溪流,忽作瓴建屋。不知几鱼虾,生毙此枯渎。
纤纤跃泥沙,濡沫曾不足。虽求升斗活,终困蝼蚁毒。
眷余二三子,行春访脩竹。危桥得小憩,涸鲋哀穷蹙。
汲井叩邻里,捐金劝僮仆。好生人所欣,稚子助揽掬。
要令徙窟宅,终免愧口腹。瓶罂得千尾,不满百钱赎。
勿轻其微细,有如异草木。蚁蜂杂君臣,蜗角载蛮触。
君看长平战,一举百万覆。扰扰大块中,钜细同倚伏。
达人齐万物,愚士蔽一曲。慎勿废此言,小惠何足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