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明处士挽诗

岧峣金螺山,螺山水逶迤。螺水逝不还,螺山空云飞。

我怀贤达人,寂寞今安之。在世无所系,去去忽如遗。

郁郁乔松树,舟车谅所宜。何为南山中,空负高洁姿。

寒暑若循环,四时屡迁移。傲兀冰与霜,欣荣迟暮时。

中有丹凤雏,五章备羽仪。高举戾阿阁,嗈嗈鸣朝曦。

凤雏忽已去,乔松复倾摧。瞻望杳不及,行者皆歔欷。

俯仰念畴昔,我独有馀悲。矫首睇螺山,阁泪书此辞。

杨士奇

杨士奇(1366~1444),明代大臣、学者,名寓,字士奇,以字行,号东里,谥文贞,汉族,江西泰和(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)人。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,兼兵部尚书,历五朝,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,首辅二十一年。与杨荣、杨溥同辅政,并称“三杨”,因其居地所处,时人称之为“西杨”。“三杨”中,杨士奇以“学行”见长,先后担任《明太宗实录》、《明仁宗实录》、《明宣宗实录》总裁。

猜你喜欢

我方卧舟中,仰读渊明诗。

忽闻滩声急,起视惟恐迟。

八月溅飞雪,清览良独奇。

好风从天来,翛然吹我衣。

凉生固足乐,气变亦可悲。

眷然慨此水,念我年少时。

迄今四十年,往来九东西。

此日顺流下,何日泝流归。

出处未可必,一笑姑置之。

纯孝慈颜感,悲啼令季伤。凫飞元傍母,雁少不成双。

寿夭从开辟,贤愚竟渺茫。不须论甲子,未省鬓毛苍。

几年坐镇海波平,忽听骊歌送北征。百队熊罴攀祖帐,一时笳吹动江城。

营前细柳那堪折,匣底芙蓉若自鸣。共说承家多节操,伫看塞北请长缨。

鄱阳湖面三百里,草树云山望里无。月夜扁舟讶何许,一天星汉近相趋。

辞秩入匡庐,重修靖节居。免遭黑绶束,不与白云疏。

送吏各献酒,群儿自担书。到时看瀑布,为我谢清虚。

羽觞和月嚼冰黄,自笑诗肠老更刚。

四出雪花些小大,五千书传一齐香。

君从底处移仙籍,日饮无何作醉乡。

风露清寒付谁可,携归天禄校偏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