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行入南山,蘼芜日以深。不见津亭吏,但闻鼪鼯音。
夕阳犹在树,谷风起中林。下有种豆歌,欷歔伤我心。
茅坤(1512~1601)明代散文家、藏书家。字顺甫,号鹿门,归安(今浙江吴兴)人,明末儒将茅元仪祖父。嘉靖十七年进士,官广西兵备佥事时,曾领兵镇压广西瑶族农民起义。茅坤文武兼长,雅好书法,提倡学习唐宋古文,反对“文必秦汉”的观点,至于作品内容,则主张必须阐发“六经”之旨。编选《唐宋八大家文抄》,对韩愈、欧阳修和苏轼尤为推崇。茅坤与王慎中、唐顺之、归有光等,同被称为“唐宋派”。有《白华楼藏稿》,刻本罕见。行世者有《茅鹿门集》。
欲觅龙潭何处是,青山影里见浮图。红蕖映日真花藏,碧水涵天莹玉壶。
已放源流通北海,未饶风物说西湖。侍中庵外多闲地,容我他年卜筑无。
出宿城南夜,江空雨满舟。迟迟风外断,耿耿叶边稠。
伴柝传山郭,随更下驿楼。初程云水近,还作别乡愁。
巢湖春涨喻溪深,才过东关见故林。
莫道南来总无利,水亭山寺二年吟。
万方贤俊颂清河,底事山翁隐薜萝。定有鹤书来过陇,从今莫唱紫芝歌。
为农起常早,每与鸡鸣期。露重花偏得,林深鸟自迟。
飞星当面过,落月向人随。玉佩金门外,遥怜待漏时。
枉教一月费春风,不及朝来细雨功。
草色染来蓝样翠,桃花洗得内般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