杖藜晓上清风阁,北望云山渺云壑。怀公不见诵公诗,清庙朱弦为谁作。
晨星落落今数公,平生出处将无同。我生与世早多忤,乞身归卧湖山中。
伻来远致两罂水,风致年来那有此。品题未拟桑苧翁,煎法曾傅玉川子。
力田自好任逢年,陇云寄我山中篇。汉庭共诧大人赋,那知山泽非臞仙。
与公周旋亦云久,不饮每酣公瑾酒。子牟魏阙本江湖,公也那能忘黔首。
我心古井终不波,杞人之忧忧岂过。缄诗远寄惠山下,问公究竟其如何。
王鏊(1450—1524)明代名臣、文学家。字济之,号守溪,晚号拙叟,学者称震泽先生,汉族,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,成化十一年进士。授编修,弘治时历侍讲学士,充讲官,擢吏部右侍郎,正德初进户部尚书、文渊阁大学士。博学有识鉴,有《姑苏志》、《震泽集》、《震泽长语》。
短策青衫借晚凉,偶来谈笑德星堂。竹深四壁生虚籁,山近半村无夕阳。
池折泉声归座爽,松蒸云气湿衣香。萧然门巷无轮鞅,隐几观书味更长。
夜雨西窗欲睡时,芭蕉声碎枕边诗。此君果是无闲物,好见周公为解颐。
天台一锡挂崚嶒,千载何人续此灯。桂发小山香自远,莲寻白社兴堪乘。
从来吏隐兼忘世,几日官閒得似僧。更向法门添广大,欲偕龙象愧无能。
角声定自与谁语,月色不应无为明。
已作杨花着泥久,无多心事惹愁生。
姑山糠秕铸尧舜,铁拐刀圭度吕钟。
结裹诸君成禹孟,可能不是老夫功。
雾失南楼,云低东阁。枝头不见南飞鹊。姮娥何事太多情,今宵故误年时约。天易阴晴,人多哀乐。从来此事难凭度。匆匆又是隔年期,且烧银烛酬高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