庭前两梧桐,肤寸手所掇。岁月曾几何,直上殊挺拔。
峨峨双幡幢,云汉相摩戛。谓言召南棠,百岁辞剪伐。
独嫌清秋夜,障我中天月。星辰互蔽亏,胸次不得豁。
意欲稍去之,惜此方薆郁。飓风忽西来,势倒沧海竭。
屋瓦尽飞扬,行道多颠蹶。挺然与风争,倔强蛟龙跋。
终然不自持,划若崩山坼。杜陵惜楠树,我意亦恍惚。
信哉昌黎言,木高风必折。勿言势崔嵬,蝼蚁中潜穴。
似闻崇明沙,滨江马陀窟。万室随江流,老少多漂没。
公胡久彷徨,为此良咄咄。翻惜堂搆初,不种松与柏。
王鏊(1450—1524)明代名臣、文学家。字济之,号守溪,晚号拙叟,学者称震泽先生,汉族,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,成化十一年进士。授编修,弘治时历侍讲学士,充讲官,擢吏部右侍郎,正德初进户部尚书、文渊阁大学士。博学有识鉴,有《姑苏志》、《震泽集》、《震泽长语》。
玩画无馀易,闻歌已尽诗。古人不可作,此理孰能推。
白发秋风里,青灯夜雨时。初心竟当负,搔首叹吾衰。
三径雨来烟草合,一邱琴后浊醪倾。共话世情尘蔼蔼,每嗟人事水潺潺。
昼访殊无补,晨趋敢惮劳。官班唐内使,文牍汉诸曹。
公吏何尝案,边兵久罢鏖。驿沈书插羽,朝绝法吹毛。
殿树秋阴薄,仙盘旭景高。君恩如许重,聊此戴山鳌。
郢都南去渺烟涛,遥忆风流何水曹。日暮乱山秋色里,采兰应傍楚江皋。
十年奉箕帚,甫笄生凤雏。雏羽未五色,良人竟先殂。
坚持冰蘖操,白首不忍渝。雏能终反哺,母愿久矣孚。
今往见良人,无惭有欢娱。万事浮埃泯,寸心明月孤。
鼻祖真消息,风流出当家。观门亲杜顺,蹙指悟玄沙。
顾我晚闻道,参同今未涯。悬知饮光笑,初不为拈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