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南地下,众水赴之。厥有大海,维水之归。谁为曲防,水失其性。
奔轶横流,为厥民病。原田每每,隰乃汤汤。咫尺之间,有丰有凶。
邵侯下车,咨我民瘼。首议除之,众议乃格。众言汹汹,侯为不闻。
怨斯我任,惠归尔民。防之未决,水不由正。一郡之忧,百夫则幸。
防之既决,水逝其沛。百夫之咨,一郡斯快。频年吴下,岁乃大丰。
岁乃大丰,郡侯之功。相城鼓舞,白茆企而。白茆相城,利害百之。
维行不疑,维功不隳。邵侯去矣,谁其嗣之。
王鏊(1450—1524)明代名臣、文学家。字济之,号守溪,晚号拙叟,学者称震泽先生,汉族,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,成化十一年进士。授编修,弘治时历侍讲学士,充讲官,擢吏部右侍郎,正德初进户部尚书、文渊阁大学士。博学有识鉴,有《姑苏志》、《震泽集》、《震泽长语》。
平贼将军贼未平,拥兵坐杀杨武陵。集师竟负侯归德,赐玉赐蟒空充盈。
可怜状貌良魁杰,咳唾犹能震雷霆。谓应谈笑除残竟,谁道迁延酿祸成。
晋阳甲岂人臣事,党人曲说吾勿听。一败顿陨狼伉魄,百年犹传虎踞形。
只有白头柳敬亭,纸背犹闻抵掌声。区区不负宁南意,惜未移赠宁南报有明。
朝闻紫诏下龙楼,夕卷红旌别海陬。六路理财烦侍从,一门传节继风流。
诗如老杜犹为达,策似刘蕡稍见收。廊庙乏材终大用,愿均和气及岩幽。
落梅香影放华灯,快我来寻采若盟。
花醉羽觞金谷酒,连开蜡炬锦官城。
家家珠翠成群戏,处处笙箫簇队行。
惟有天津桥上月,无人能复记新声。
南山发荣秀,金彩布晓阳。惊雷尔何迟,奕叶粲以芳。
园夫履晨露,采掇盈篚筐。石火不待温,变此嘉卉苍。
仙蕤入京甸,兹焉得馀香。晨寒井浮花,鼎暖雪汎光。
起坐豁幽思,形神共相忘。玉浆琼房仙,启齿为我尝。
却顾玉川子,招携碧云乡。
玉笙声断泣龙君,撼树蚍蜉谩作群。一代春秋尊正统,两朝冠冕在斯文。
他年有约寻圆泽,后世何人识子云。旧业门生今几在,下车空拜马陵坟。
伤离复伤离。别后情郁纡。凄凄隐去棹。悯悯怆还途。
戚戚意不申。转顾独沾襟。前驱经御宿。后骑历河漘。
胡香翼还幰。清笳送后尘。落日斜飞盖。馀晖承画轮。
柳影长横路。槐枝深隐人。桂宫夕掩铜龙扉。甲馆宵垂云母帏。
胧胧月色上。的的的夜萤飞。草香袭余袂。露洒沾人衣。
带堞凌城云乱聚。排枝度叶鸟争归。碗中浮蚁不能酌。琴间玉徽调别鹤。
别鹤千里别离声。弦调轸急心自惊。试起登南楼。还向华池游。
前时筱生今欲合。近日栽荷尚不抽。犹是衔杯共赏处。今兹对此独生愁。
登楼望暧暧。山种自分态。偃师虽北连。轘辕已南背。
远听寂无闻。遥瞻目有阂。含诧意不迷。长叹情无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