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今何事不思量,尽信邹生感彼苍。
但想燕山吹暖律,炎天岂不解飞霜。
字之仪,朗山人,滋之子也。咸通时,为祠部郎中。昭宗朝,为翰林学士。诗四首,皆为咏物诗,但其写法与同样以写咏物诗著称的罗隐有所不同,后者多直接从所咏物本身出发,结合一些有关的俗谚常理,反用其义,以达到引人深思的效果;而之仪的诗多结合神话历史故事,挖掘新意,给人以悠远奇幻的感觉。唐陈郡汝南(今属河南)人,一作蔡州朗山(今河南确山)人,字之乾,一作之仪。咸通中,官祠部郎中,又曾为虢州刺史。昭宗时为翰林学士。与温庭筠友善。作有传奇小说《甘泽谣》一卷,其中《红线》一篇最为著名。
曾和秋雨驱愁入,却向春风领恨回。深谢灞陵堤畔柳,与人头上拂尘埃。
投老深知万事难,骨骸熬暑又煎寒。
暗量已觉穷无敌,退省犹须强自宽。
稚子能吟青玉案,异人初付紫金丹。
先生归去山中好,剩有閒云许细看。
门外青山拂翠烟,野堂人事总萧然。案头旧典两三帙,囊里新诗四五联。
克念不妨能作圣,怠荒何日可希贤。括囊夙有遗经训,何苦名缰万里牵。
扫断红霞陌上尘,青鸾白凤集仙真。
吹笙捣药皆厮品,要作蓬山骂坐人。
少年白晰恨君初,烧烛开尊燕坐馀。若个风流称地主,撩人歌舞亦吾庐。
层城雨过千峰出,短槛花摇半月虚。明到扬州定相忆,锦帆春水意何如。
暮年亲友最关情,一举离觞百感生。池草几番康乐梦,云山何处酉阳城。
江湖去鹢三秋景,霄汉飞鹏万里程。西望桂林才咫尺,春风莱綵好相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