胚浑本无象,圣人亦何言。唯应遂初心,庶以窥其源。
冥栖守玄默,水木澹丘园。浮云净空宇,爽气当前轩。
妙契忽自领,恬然忘外喧。孰云吾道远,乃自灵台根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九衢横骛遍骖騑,晓日浮云万盖迷。借问东京朱伯厚,一车何苦日奔驰。
昨夜月离毕,今朝鹳鸣垤。征夫阻途旅,妇子叹家室。
改辙严烦顿,停车问愁疾。东作其如何,西成庶平秩。
宅边开径接疏篱,步屧相过旦夕宜。方沼红鱼春后子,平台苍树古来枝。
忽看山色浮人外,尚记名园隔水涯。伯叔父兄文酒会,白头犹梦旧追随。
鸳鸯鸂鶒满池娇,綵绣金茸日几条?早晚君王天寿节,要将著御大明朝。
孤枕寒生好梦频,几番疑见忽疑真。
情知好梦都无用,犹愿为君梦里人。
问渠真味若为言,不著盐梅也自全。
鼋鼎大夫徙染指,曲车公子谩流涎。
胸中已有五千卷,徽外更听三两弦。
此老清馋何所嗜,宦途嚼蜡已多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