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衡岳开南镇,郴江动北源。溪山元蕴淑,人物仰孤鶱。
雾豹非林鹿,风鹏变海鲲。雄才归贾谊,落第惜刘蕡。
揽辔追前哲,趋庭淑后昆。谈经毛氏屈,薄禄郑虔尊。
北斗瞻依共,春风笑语温。道方群小愠,义重士林敦。
珉璧谁能辩,行藏未易论。江流寒见底,秋月夜无痕。
坐懒窗前草,愁深梦里萱。望云归楚国,立雪忆程门。
潦倒悲长铗,恩知列厚坤。暗投皆按剑,无计欲攀辕。
古道荒蓁长,颓波裂地奔。鸿飞高燕雀,蝇污比蛛蚖。
江树浮南国,篱花满故园。青山期谢眺,古榻候陈蕃。
五柳清风在,三槐绿荫繁。临岐空有泪,惜别每惊魂。
雁落三湘莫,书传九曲原。莫辞深浅酌,不尽古今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