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门醉后墨壶倾,京国遥传北苑名。今日玉堂相梦夜,花昙春树更含情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秋林土室辟蒿莱,痈尰支离养不材。新旧只今成水火,文章无补到涓埃。
地经戎马人烟绝,天入风霜雁影来。闻道黄河增壁垒,笳声呜咽有馀哀。
高岸看为谷,通波几覆城。橧巢非太古,野俗竞偷生。
雨逐行云过,山依返照明。楚歌摇落际,更动北归情。
蓼红蘋白满汀洲,去住心期不自由。后夜何人最相忆,一天明月两孤舟。
秋深霜露繁,高原榆柳稀。征途戒舟车,鸿雁天边归。
徘徊歧路旁,薄寒吹我衣。悠悠自世路,幽独那可违。
深绿衣裳小小人,每来听里解相亲。
天生合去云霄上,一尺松栽已出尘。
微月此波寂,远峰何处青。我来閒与坐,不记是谁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