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愁戈不著狂诗客,径超天外华胥国。
苦海惟愁热恼人,别有月中水精域。
浣花一老已九京,何人再筑五言城。
竹斋衣钵傅锦里,咄咄云烟飞落纸。
胸中磊隗有余地,语下飘萧无俗气。
诗坛笔阵制中权,势如常山看率然。
观者堵墙颜色沮,惊闻柘弹金盘句。
老夫性癖耽此趣,被渠夜半赤手取。
重阳过了元不知,犹有黄花三两枝。
萧疏残柳,问何人凭吊,西风时节。乱叶堆黄池上径,水鸟飞回寒怯。
虹影移舟,莺声劝酒,旧梦伤轻别。断碑榛掩,舞铙遗事休说。
飞絮记拂春旗,仙舻去后,凄黯前朝月。残劫楼船收拾尽,馀恨沧波重叠。
蕃冢云迷,野亭水绕,几树偎烟折。灵和天渺,客游应感岁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