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蔓离披覆绿苔,碧萝深处为谁开。自怜冷落山林下,也向春风笑一回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青琐仙人解玉符,秋风一夜满江湖。
曾歌郢水非凡曲,示扫旄头负壮图。
终日望群天欲尽,平生知我世应无。
扁舟应约元宫保,潇洒莲泾二大夫。
洞天东去号云华,便是仙人旧隐家。
堪笑伪刘真俗骨,却将泥土葬丹砂。
湖头日日水光波,两两吴娃打桨过。笑隔芙蓉不相识,向人犹自唱吴歌。
吴山烟树复如何,老去登临感慨多。似说怒涛仍白马,还看远嶂只青螺。
三秋草色凌荷芰,万里閒云下薜萝。可惜江湖长浩荡,只供短发一高歌。
十年不摘洞庭霜,喜见新苞照眼黄。
但对典刑休嗜味,虎贲犹得作中郎。
净裸裸,赤洒洒。婷娉柳底花间,依约风前月下。僧繇妙笔难描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