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浦凉云澹不收,露台仙掌夜悠悠。玉箫吹断瑶池月,错认华清水殿秋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占得溪山卜数椽,饱经世故气犹全。
入门明月真堪友,满榻清风不用钱。
便死也胜千百辈,少留更过二三年。
湖桥酒美能来醉,一棹何妨作水仙。
吾道不可东,老雁踏长云。
太息复太息,青海枯成尘。
喙短莫叫空,此物弗贷人。
顾影正念群,一唳生湖滨。
林下徜徉得至游,高情不与世情谋。
义和叱驭日逾永,猿鹤寻盟山更幽。
踽踽凉凉还自晒,休休莫莫复何求。
应门穉子非无意,客至萧萧已百忧。
经济期成务,康宁遽引年。人知三事贵,我爱二疏贤。
金石名儒刻,弓裘孝子传。国书循吏传,谁在老成先。
一棒一条痕,蒺藜好自吞。仙陀还蹉过,赢得瞎驴存。
药栏尔后花希赏,日日东斋只困眠。每易庭榴树底小,一朝开亦照高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