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一从棹雪剡溪归,五载怀贤思不违。耽酒每闻陶靖节,看诗长慕谢玄晖。
延津佩剑愁龙化,洛浦吹笙想凤飞。休用六韬穷术数,且将三易尽精微。
骅骝出路增时价,美璞藏山耿夜辉。桂岭陇高鱼度阻,楚天云远雁来稀。
郊居晚雨深萝薜,洞府秋风老蕨薇。割席管宁原自负,卜邻王翰愿相依。
频年异县伤离别,何许连床听发挥。稍待约同黄礼辈,再随流水觅岩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