蓬莱荐剡五云深,才子囊书赴上林。双涧野僧留别偈,七岩山色寄离心。
广文官舍期同饮,记室王门待盍簪。明到秣陵应话旧,为言江畔独行吟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诸天洞府日华倾,此洞阴风地底鸣。泉落鲛珠含内景,石飞仙佩散玄精。
暂游不觉心源静,欲去那禁毛骨清。胜会山灵应记取,后期未许结三生。
客中欣遇二三生,送送无端故国情。佳丽山川同一览,楼台高下凤凰城。
旧馆青苔雨后滋,沉吟多在欲归时。草迷断梦难寻路,花惹游丝再上枝。
满院晚风移腊烛,半园新月罢围棋。琵琶怨尽商人妇,此恨谁怜白傅知。
求仙那得仙来访,多积阴功至有馀。
欲悟东林沈东老,故留三十六玄书。
足疾三年只杜门,孤怀如月耿朝昏。同风不昧古人意,此道当期老者论。
露地白牛纯到角,雪山香草细和根。苏州未解吾家事,夜对高僧无一言。
春残逆旅赋归欤,桂玉囊空欲趁虚。
懒效梁鸿五噫曲,未逢黄石一编书。
刺漫屡簉门行马,志拙宁堪鼎拄车。
数亩荒田临霅水,好披龙具去携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