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吴宁有高台,台名吴宁建。南唐迄有明,累朝勤葺缮。
我居台之西,楼阁列灿烂。倒影入池塘,波平揩匹练。
桃柳数十株,荫密新栽遍。花落閒扑窗,絮飞徐沾砚。
旅子知昼长,抛卷神初倦。邀客登斯楼,风光来面面。
层磴架岧峣,危槛复盘旋。山翠压城高,岭石补云断。
春色明媚时,一时经百变。田野扇和风,耒耜集芳甸。
遗爱在此间,古今人如见。况移孝作忠,盛名犹炳焕。
以此教斯民,斯民饥渴愿。须臾起晚炊,郭外斜阳半。
驱犊归家家,柴门蒸麦饭。相聚话使君,农欢妇无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