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长安十月飞繁霜,西风落叶戛金商。道场隙地一千亩,颓垣破础凄荒荒。
坏塔陂陀野狐噪,华楹漫漶饥鼠忙。忆昔宪皇兴作日,飞楼涌殿何巍昂。
外家恩泽敌田窭,祖师势要凌侯王。三百年来变陵谷,龙象孱弱鼪鼯狂。
毗卢阁子今安在,向时铁凤蟠穹苍。铜驼荆棘古所叹,今我何为独旁皇。
鼻涕垂颐不须管,况问人世沧与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