垂萝书室隐清秋,千丈澄湖一叶舟。回首上林春物早,未应长被白云留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水乡泽国最输农,无旱无乾只有丰。
碧豆密争桑荫底,绿荷杂出稻花中。
是田是沼浑难辨,何地何村不一同。
若遣明年无种子,却愁闲杀雨和风。
分曹非夙契,抗疏偶同心。先后蒙严谴,相将及故林。
新知乍倾盖,岐路忽沾襟。但使存吾道,何须叹陆沉。
堆积离愁无奈何,年来俗态可堪嗟。人情个个薄如纸,世事纷纷乱似麻。
燕子不来书谩草,雁行飞尽眼昏花。而今试问风篷迹,海角天涯到处家。
毕公好志。官障私魔心不二。决烈修持。能可移山志不移。尘缘一削。世上荣华无染著。可称仙徒。堪许完全大药炉。
偷度人间六十年,三分由我七分天。如何博得家人喜,压岁权移买酒钱。
把酒花前欲问伊。问伊还记那回时。黯淡梨花笼月影。人静。画堂东畔药阑西。
及至如今都不认。难问。有情谁道不相思。何事碧窗春睡觉。偷照。粉痕匀却湿胭脂。